引导式教学的“数学实践”

引导式教学是在讲授式教学、指导式教学基础上,发展出来的一种更具开放性、互动性的教学方法。它运用引导的理念和技术于课堂教学,强调情境化、体验式的合作学习,重视教学的节奏,强调通过结构化的任务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,重视通过各种可视化的方式让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可见,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。

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尚义路小学近年来积极探索引导式教学,成立了“促进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教学支持模块建构及实践研究”课题组,参与实践的教师在专业发展上也有突破性成长。本文课例是课题组老师展示的一节引导式数学课,内容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内容《可能性的大小》,以下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。

课前准备:

学生45人,分为7个小组,每组6-7人,桌椅以小组形式摆放。

小组学习物料:话筒1支、学习魔袋1个(扑克牌3套,每套5张,实验记录卡、统计表)

教师教学材料:彩卡、实验汇总表、实验表述提示、彩笔。

学习目标:

1.能列举出事件发生的所有可能情况。

2.通过猜想和实验,会判断可能性的大小并能陈述其理由。

活动一:情境导入

教师:今天我给同学们带来了特别的礼物“神秘点赞卡”(四种不同颜色、背面画有不同点赞方式的卡片),请3名同学抽取卡片。

学生:先说出希望抽到什么颜色的卡片,抽卡后再展示卡片后面的点赞图。

所有学生:按图示给抽卡学生点赞鼓励。

教师提问:

你想抽取什么颜色的卡片?你实际抽到了哪种颜色的卡片?在你的生活中有过类似的经历吗?在抽卡活动中你的心情怎么样?你觉得老师设计这个活动的意图是什么?这种活动形式你可以用到生活和学习的哪些方面?

教师导入课题,介绍学习目标,激励学生学习信心。

活动二:体验先行

环节一:

学生:

1.A-B结对开展抽牌活动:将红桃A、红桃2、红桃3、红桃4展现于桌面,请A同学说出想抽取哪张牌,并记录于实验卡。B同学在桌下洗牌,A同学抽取后将结果记录于实验卡。

2.A-B交换做以上活动。

3.小组统计:摸到想要牌的人数,未摸到想要牌的人数。

教师提问:抽牌前你能确定抽到想要的那张牌吗?如果不是,为什么?请结合小组摸牌统计表讨论说出理由。

教师抽一个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。

学生:摸牌结果的可能性有4种,红桃A、红桃2、红桃3、红桃4,但自己想要的牌只是其中一张,所以摸到想要牌的可能性较小。

教师:同意的小组请举手,不同意见的小组请说明理由。

环节二:

学生:A-B对子互讲以上摸牌活动的个人理解。

活动三:主题探究

环节一:

教师提问:如果把红桃4换成黑桃4,从中任意摸出一张,摸到红桃的可能性大还是黑桃的可能性大?

学生:A-B对子说出自己的猜想,再小组讨论得出猜想结论(摸出牌的可能性有4种:红桃A,红桃2,红桃3,黑桃4,其中有3张是红桃,一张是黑桃,所以摸出红桃的可能性大,摸出黑桃的可能性小)。

教师布置验证活动:

(1)拿出魔袋里的统计表,说明统计要求。

(2)将6/7人小组分成2个小组(3/4人一组),分工:统计员、洗牌员各1人,抽牌员1-2人,每个小组实验20次,时间5分钟。

(3)小组统计2个小组共40次实验数据,汇总于统计表。

学生:按要求做实验。

教师组织全班汇总实验结果后提问:从实验结果中,你有什么新发现?

随机抽取几位学生发言(此时学生只是简单地陈述了自己对实验结果的说明,表述不够完整清晰)。

环节二:

教师出示表述提示:

我做摸牌实验,其中有( )张红桃、( )黑桃,我猜想的结果是( )。通过实验,结果摸到( )次红桃,( )次黑桃,我的结论是:当有( )张红桃、( )张黑桃的时候,摸到( )的可能性大,摸到( )的可能性小。实验验证了我之前的猜想是( )。

学生:

1.每个学生按提示自讲一遍。

2.A-B按以上提示互讲一遍。

3.抽取平时语言表达较弱的学生按提示讲一遍。

教师提问:

有提示的表述有什么好处?它对你的学习有哪些新的启发?

活动四:比较思考

环节一:

1.阅读“你知道吗?”(科学家抛硬币实验正、反面次数统计表)

2.提问:看到这些实验数据你有什么想法?

(当随机抛硬币正、反面时,抛到正、反面的可能性差异不大)

3.小组讨论:

(1)科学家为什么要反复做几千次实验?

(2)对比我们抽牌实验和科学家抛硬币实验,你有什么新的发现?

4.全班分享讨论结果。

环节二:

教师:出示表达提示,引导学生有逻辑地表述对比思考的结论。

摸牌活动的实验数据显示:因为红桃牌张数多,摸到红桃牌的( );黑桃牌张数少,摸到黑桃牌的( ),所以,摸到红桃牌和黑桃牌的可能性差异就( )。

抛硬币实验数据显示:因为硬币只有正、反两面,所以抛到正、反面的可能性差异就( )。

1.A-B按以上表达提示互讲。

2.完成书上练习题。

活动五:反思延展

教师提问:

这节课我们经历了哪几个主要的学习活动?如果用一种颜色来形容此时的心情,你会用什么颜色?为什么?今天你学到了哪些有价值的学习方法?哪些学习方法可以用到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?

学生作答。

教师组织回顾学习目标,开展自评、互评和师评。

教师布置课后延展活动:

设计一个关于可能性大小的实验活动,请家人一起参与。

要求:

1.做好实验材料准备,科学设计游戏规则,公平有序开展实验活动,做好活动记录。

2.用今天学过的表述方式给家人说说实验结论。

下面,我们从这一课例设计的几个特点出发,对其作简要分析。

在体验中学习,让课程标准贯穿在教学中。依据四年级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、年龄、兴趣等特点,我们让学生在“抽彩卡”学习情境引入中,获得可能性大小知识的初步感知。同时以全班学生给抽卡同学点赞鼓励,为开启本节课的学习之旅奠定了积极的情感基础。接着我们以三次难度系数不一样、嵌套式结构化体验活动,引导学生在操作、猜想、观察、交流、归纳等活动中建构关于可能性大小的相关知识。这种引导式教学方法,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中“注意使学生在获得间接经验的同时也能够有机会获得直接经验”的相关要求。同时根据学习者注意力曲线变化规律,我们采用脉搏式学习法交替设计学习活动,使其遵循学生认知规律,有效习得数学知识与数学思想方法。

在思考中益智,让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。这节课我们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线,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。5个活动设计按照实践、思考、互动、表达的思维训练循环圈,让学生在边做、边想、边讲的过程中,培养其分析性思维能力。

在情境导入活动中以结构化的问题群引发学生对活动的关注,初步感知导入活动和学习主题之间的关联性。在体验先行活动中,小组讨论达成共识的过程就是思维共振的过程,在对话情境中去澄清、归纳不同观点,助力团队整体思维水平的提升,展现高阶思维发展的过程。在主题探究活动中,培养学生对比分析的能力,这对四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难度。因此,我们使用了两次表达提示,让学生在工具的支持下梳理思维,学习比较分析的方法和表达的要领。在反思延展活动中,我们运用结构化问题群,让学生经历了从客观事实到主观感受、到价值意义说明、再到发现运用的高阶思维过程。这一活动让学生在课堂即将结束的时候,回顾了本节课学习过程中的情绪感受以及学习的所获所悟,最后落脚于学习方法的实践应用及目标的达成。

在对话中分享,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。这节课中,我们注重教给学生合作的策略,安排了“个人独学”“对子互学”“小组合学”“全班共学”四种学习形式,按照难度不同的学习活动组织好不同类型的学习,每个活动环节都充分考虑学生的参与度,相信学生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、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,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,在协作对话的情境中建构起新的认知系统,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。


时间:2020年04月26日    作者:孟德    分类:数学   浏览:2258    

链接地址:http://www.yuansiwei.com/数_%E5%BC%95%E5%AF%BC%E5%BC%8F%E6%95%99%E5%AD%A6%E7%9A%84%E2%80%9C%E6%95%B0%E5%AD%A6%E5%AE%9E%E8%B7%B5%E2%80%9D.html